时间:2021-07-13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上海国际电影节进一步搭好平台,完善六级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 让有才华的电影新人一路“进阶” 今晚,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将揭晓。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在金爵奖之外的另一重要竞赛单元,“亚洲新人奖”继续见证亚洲电影新生力量的崛起。就在前天,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的短视频“探索”单元特别活动中,一批优秀作品当场揭晓。今年全新创设的短视频“探索”单元通过征集评选,发现新人,挖掘新作。 包括亚洲新人奖、短视频“探索”单元在内,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形成包括短视频作品、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金爵奖在内的六级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这也意味着,上海国际电影节为电影人才进一步搭好平台、设好阶梯,有才华的新人们可以一路“进阶”,从短视频走向金爵奖。 发现华语电影新人的重要平台 多年来,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致力于向业界输送新鲜血液,不仅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有效孵化器,也成为世界发现华语电影新人的重要平台。 “我想看到更多亚洲青年导演富有创意的作品。”几天前的亚洲新人奖评委见面会上,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宁浩这样说道。14年前,还是新锐导演的宁浩,其作品《绿草地》获得第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受欢迎影片。今年,他回到这个平台,挖掘新一代亚洲新人新作。由他担任艺术总监的坏猴子影业,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单元设立奖项,提携了众多行业新人。 自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一次创立“亚洲新人奖”以来,这个奖项鼓励了亚洲地区一大批电影新人。许多年轻导演从“新人奖”被世界和业界认识,并走向更大的成功,如中国大陆的万马才旦、高群书,中国台湾地区的林书宇,伊朗的叶塔潘那,印尼的巴瓦尼等。 昨天,本届亚洲新人奖的14部提名影片剧组见面会举行。多位导演和编剧都表示,电影来源于他们自己或者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他们希望走进影院的观众,能透过大银幕感受到他们创作的真诚态度。14部提名片充分展现了亚洲电影新人们在故事题材、拍摄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和探索。 推动新人实现产业对接 短视频已成为发掘影视新人的重要途径。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举办短视频探索单元特别活动,自5月启动报名后,收到来自国内外的2000余部短视频报名作品。作品内容涉及领域广泛,风格各异。其中,相当多的作品显示了创作者的潜力。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公布的短视频探索单元10部入围作品,分别是《去野岛地》《奇妙档案馆》《我》《马桶》《谢谢你,陌生人》《霾海》《高雄泰克斯》《闻道春还》《巨婴》《The Tree》。参与评选的香港电影人吴君如认为,揭晓的10部短视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中具有丰富的电影元素,显示了年轻人对电影艺术的敏感和电影技术的驾轻就熟。在评选的过程中,她一直在寻找哪些创作者具备导演和演员的素质,“即便是大导演,也是从拍摄短视频或短片开始的,我相信这些作品的创作者中,会有人成为真正的电影人。” “短视频探索单元向全球征稿,绝大多数为年轻人创作,可见年轻一代对短视频的创作热情十分高。由于征稿特地指明短视频探索单元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培育电影新人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投稿者的意向和期待也十分明确,就是想通过参与征集,用自己的作品敲开电影殿堂的大门。”新片场联合创始人周迪直言,想从短视频投稿的作者中寻找可以拍摄长片的人,“一旦发现,就会给予投资等各种资源福利,推动优秀新人在产业对接中成长。” 不断完善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 经过十数载耕耘,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已成为兼具艺术品质和市场意识的电影作品获得融资机会的第一站。随着《钢的琴》《白日焰火》《十二公民》《师父》等“创投项目”在艺术和市场上取得成功,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已成为国内优秀电影项目和影人的孵化平台。 从短视频、短片开始发掘新人,通过创投帮助青年电影人制作长片,再到亚新奖全面推荐、表彰、鼓励青年创作者,使其能够逐步进入行业,完成更多的成熟作品,最后走上金爵奖主竞赛的舞台。六个台阶的联动机制,铺就一条电影节培养人才的全流程产业链支持,塑造的是一个更为多元、细分的电影生态。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入围创投板块的《白日焰火》在2014年柏林电影节获奖;2015年入围亚洲新人奖的《少年巴比伦》,一路搭上“上海—东京直通车”,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接着又去了塔林黑夜电影节;2016年牛涵的《热带往事》在韩国釜山电影节亮相;2017年获亚洲新人奖提名的《被阳光移动的山脉》,被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库斯图里卡一眼相中,带回了库斯滕多夫电影节…… 正是在不断完善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的过程中,一批批新人导演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被发现,一个个好故事也从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向远方。 |